两岁的小女孩A右眼视力很差,瞳孔呈灰白色。经医生检查,诊断为右眼先天性白内障,施行了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,视力恢复较好。
两岁的小男孩B同样也是右眼视力差,瞳孔呈灰白色,但医生诊断的是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,建议做右眼球摘除术。
同样是瞳孔呈白色的孩子,为什么治疗方法不一样呢?还有哪些原因能使瞳孔变白?
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,正常情况下光线进入瞳孔后会被视网膜、脉络膜吸收,瞳孔无反光,所以瞳孔在肉眼状态下看好似黑色。当瞳孔至视网膜之间有白色物,如晶状体混浊、渗出、机化、肿瘤或脉络膜缺失时,瞳孔区则反射出白光,外观上看可见瞳孔区呈白色,医学上称为白瞳症。如果孩子瞳孔呈白色,需要考虑是否患有如下疾病。
视网膜母细胞瘤 是婴幼儿眼病中性质最严重、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,发生于视网膜核层,具有家族遗传倾向,多发生于3岁以下,可单眼、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。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,常危及患儿生命,因此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、降低死亡率的关键。认为双眼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遗传性,而单眼散发型肿瘤通常不具有遗传性。过去,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多采用摘除眼球加放疗和化疗。近年来,采用放射性覆贴器植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,使很多孩子保住了眼球和生命。
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这是一种较少见的玻璃体先天性异常。临床表现为斜视、视力差、眼球震颤、小眼球等先天异常。治疗上主要是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。
渗出性视网膜炎(Coats病) Coats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数在20岁之前被确诊,76%的患者是男性。绝大多数病人是单侧眼发病,症状为视力下降、斜视、白瞳等。这种疾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,可以口服一些改善血循环、促进渗出物吸收的药物。
早产儿视网膜病 旧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,是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的双侧性眼病。本病多发生于早产儿或体重低于1500g的婴儿,出生后10~14天曾接受过高浓度氧治疗,有长期暖箱抚养史。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。
先天性白内障 患儿瞳孔发白,视力较差。治疗方法多采用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,视力恢复较好。
外伤性白内障 患儿在眼外伤数月后,瞳仁逐渐发白,影响视力。治疗上主要采用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。
眼内炎 患儿因全身感染性疾病或外眼有伤口,出现眼痛、畏光、流泪、头痛、发热、眼球充血、瞳孔浑浊,甚至眼球突出、眼运动受限等症状。治疗上主要是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合并药物抗菌和抗炎治疗。